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月6日,由中国剧协、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主办的“新梅绽新疆——‘中国有戏’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走进伊犁专场演出”在伊犁大剧院上演,十余位新晋梅花奖获得者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戏剧表演,引得在场中外观众掌声喝彩声不断。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中国剧协将持续推动梅花奖艺术团进基层,让更多优秀剧目走进人民群众;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国稀有剧种保护传承工程等山西股票配资网站,让戏剧艺术获得更好的传承发展。”
台上台下 汇聚中外面孔
据介绍,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2005年6月30日正式成立,20年来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坚持送欢乐下基层,奉献了180余场精彩演出,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文化品牌。本届梅花奖获奖演员是梅花奖艺术团的新鲜血液,他们弘扬梅花精神,站在戏剧传承发展的新起点上再出发,以文化为纽带增进民族情谊,让传统戏剧艺术在边疆绽放光彩。
本次演出也是中国剧协、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发起的“中国有戏”项目首次走进新疆、走进伊犁,作为“全球青年多维对话·新疆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以戏剧艺术为媒介,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国际青年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新疆文化的了解。因此演出不仅由伊犁当地主持人阿丽娜、王浩和分别来自埃及、突尼斯的刘正曦、何映月两位中文流利的国际友人共同主持,现场还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观众。他们都对中国文化充满强烈兴趣,互动环节积极上台参与,向中国艺术家学习戏曲表演。
戏里戏外 展现文化魅力
当晚的演出,在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敏和乌鲁木齐市秦剧团优秀青年演员们共同带来的戏歌《开放的新疆亚克西》中拉开序幕。这首歌以新疆民歌为基调,融合戏曲唱腔,展现了新疆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活力。
整台演出,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各显其能。蓝天带来京剧《野猪林》选段;袁国良演绎昆曲经典《烂柯山·雪樵》选段;鲍陈热演绎浙江省传统戏曲剧种台州乱弹《活捉三郎》选段;李晶花演出曲剧《鲁镇》选段;黄瑞妮表演秦腔《大登殿》选段;李哲以精彩的“猴戏”演绎京剧《闹天宫》选段;周帆表演湘剧《抢伞》选段;尹春媛演绎柳子戏《老青天》选段;梁静演出蒲剧《火凤凰》选段;孙娜带来河北梆子《宝莲灯》选段;王越演出京剧《铡美案》选段;陈丽俐演绎了高潮迭起的婺剧《白蛇传·断桥》选段。从江南水韵到西北豪情,从神话传说到现实生活,观众在戏韵声中穿越千年,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万千气象,并且更加认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心情无比激动!我们获得第32届梅花奖的演员又一次相聚,为新疆伊犁的观众献上各自不同剧种的精彩演出!”在演出后台,北方昆曲艺术剧院演员袁国良表示。
殷切希望 寄语梅花奖得主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荣誉,是对演员艺术造诣的高度认可,引领中国戏剧在时代中前行。对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而言,这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承载着在新时代推动戏剧艺术传承发展、守正创新的历史使命,肩负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时代责任。梅花奖获得者应当把获奖作为起点,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续写戏剧艺术的壮丽篇章。”
陈涌泉特别指出,梅花奖获奖者应始终坚持观众至上,争做艺术为民的践行典范;应始终坚守戏剧艺术本体,争做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典范;应始终坚守剧种特色,争做维护戏剧多样性的典范;应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争做创造型艺术家的典范;应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争做戏剧国际传播的典范;应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争做构建健康戏剧生态的典范,引领中国戏剧艺术迈向更加辉煌的新征程。
本报记者王润新疆伊犁报道
记者:王润山西股票配资网站
永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